挫折教會我的事
⽂/陳志達
譯/蔡寧謙
每個⼈對於失敗的定義不同,有⼈覺得只要過程好就不是失敗,也有⼈認為若不是第⼀名就 是失敗。無論你我對失敗的定義為何,不可否認的是,學習⾳樂的路上⼀定會經歷⼤⼤⼩⼩ 的挫折,⽽我想和⼤家分享我這些年的⼼路歷程。
「多好就是多好。」- ⼼芸⽼師曾和我們說過,比賽不會因為結果為如何,⽽改變我們究竟 拉得多好的事實︔⼀位很棒的選⼿,不會因為沒有進比賽下⼀輪⽽讓他變得更差,同樣道理, 沒準備好的選⼿,也不會因為評審的眷顧⽽使他的好壞有所改變。前世界⽻球球王李宗偉, 在職業⽣涯19年裡獲得了無數的冠軍榮耀,但偏偏在最重要的奧運會上,卻⼀次⾦牌也沒拿
過。 如果⼈們只以奧運這個最重要的運動比賽來評論⽻球選⼿了話,他似乎並不值得⼀提, 但很明顯的,事實並非如此。(李宗偉曾為男單世界第⼀位置長達349周,為⽻壇最長紀 錄)由此可⾒,我們不需要因為幾次的失敗⽽放棄前進的動⼒或是懷疑⾃⼰,往往當我們回 過頭看,那些曾經慘烈遺憾的失敗不過是造就偉⼤成功的墊腳⽯。
從⼩我就不是個非常有天份或是技巧特別好的學⽣,從國⼩的市賽,到出國前的全國賽,幾 乎沒有⼀個結果是「成功」的。⽽我身邊不乏⼀帆風順、⼀路第⼀名的優秀朋友們,如果以 ⼀個旁觀者的角度,看著我所付出的努⼒和這些比賽甄選的結果,我會很替陳志達感到惋惜, 但是身為陳志達本⼈,我沒有因為這些「失敗」⽽讓我想要放棄過。 我也會難過、也會感
到疲累,這都很正常。我是個可以很瘋狂練琴的⼈,曾經每天練超過七個⼩時,只睡四個⼩ 時,只為了追求當時的夢想︔即便當年的願望沒有如期達成,我還是因為努⼒準備的過程⽽ 成長了許多。雖然以成績來看我或許只是不斷的「失敗」,但從內容來看,我卻是不斷的增 長茁壯。每⼀次的失敗,都是更多的收穫。
第⼀名只有⼀位,在學習如何「成功」以前,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接受「失敗」。有時 候我們不能接受挫折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外⼈的眼光,「OOO沒進全國賽很難過,因為另⼀ 個朋友有進」… 「OOO的媽媽說她兒⼦考上寇蒂斯,考不上的⼈都不夠厲害」… 當我們⼀ 路慢慢地爬上以前到不了的位⼦後,我們能輕易地發現,那些別⼈所說、⾃⼰曾經這麼在乎 的事,不過是令⼈發笑的無稽之談罷了。把眼光放遠、虛⼼檢討⾃⼰,並把所有的負能量成 為⾃⼰的動⼒。
我今天並不是⼀位「成功」的⼈,也不是在分享我的「成功之路」,但我更想和⼤家分享我 這⼀路是如何化那多不勝數的挫折為⼒量,繼續在⾳樂這條路上不斷的前⾏。
陳志達,出生於高雄市,五歲開始學習音樂,先後師事 陳永展、林倢伃、王怡蓁, Mai Motobuchi等老師。 高中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,19歲赴美國New England Cinservatory 新英格蘭音樂院深造,在 校期間獲得多項獎學金與校內比賽,與弦樂四重奏Nico Quartet 獲選為,NEC 2018-2019Honor Ensemble ,並獲得Borromeo String Quartet Guest Artist Award,與Borromeo Quartet 於Jordan Hall 演出。2019年參加Kneisel Hall, 2020 Four Seasons , 2021 Taos 室內樂音樂節皆獲得全額獎學金。目前獲得全額獎學金,於美國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就讀,與Hsin-Yun Huang 黃心芸, Roberto Diaz 教授學習。